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网站logo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要点
来源:本站  时间:2021-02-10 16:58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系统围绕推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勇于担当,奋力拼搏,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2019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突出主题教育,干事创业精神不断增强。我局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为内驱动力,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丰富载体,规范管理,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将主题教育作为履行党建主体责任的重要任务来抓,印发主题教育工作方案,明确总体要求,部署工作任务,研究方法措施,要求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从严要求,精心组织实施,确保主题教育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局班子及班子成员按照“四个对照”、“三个摆进去”要求,查摆各类问题161项,已整改落实46项。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16条,接受建议并完成整改49条。

(二)突出务实惠民,公共服务效能大幅提升。今年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100个,全市共建成2577个,基本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全覆盖;50个城市书房已全部建成并实现试运营;建成图书馆分馆、文化馆分馆各15个;建成旅游厕所112座。积极开展绿城“春雨行动”文化旅游志愿服务工作,共招募文化旅游志愿者14000余人,开展“迎民族盛会.庆七十华诞”“文艺轻骑兵  志愿服务下基层”“快乐旅程 文明先行”等志愿服务活动4800多项,影响带动群众23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各类文化惠民活动质量有较大提升,精品剧目惠民演出完成25个剧目50场演出,直接受益观众近8万人;“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演出1200场,覆盖全市近400个行政村、社区,受益群众200多万人;圆满完成16场“情暖新春”专场文艺演出,93场“舞台艺术送基层”,60场“中原文化大舞台”,56场“传统文化进校园”。

(三)突出产业转型,全域旅游发展稳步推进。坚持“整治、创建、提升”三者并重,突出“景区业态、内涵品质、综合功能,配套设施、管理服务、生态环境”六大重点,在景区旅游设施和公共服务上求突破,打造精品旅游景区。举办郑州市文旅融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各县(市、区)以及卢氏县扶贫部门、文旅部门负责人,文旅企业家代表,贫困村支部书记、村长、驻村干部,乡村旅游带头人等共计220余人参加了培训,有力推动了文旅融合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申报5个省乡村旅游特色村、3个省休闲观光园区、5个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参加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入围12件,获得银奖3个、铜奖2个。培育打造商都民俗和美食特色街区等一批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消费集聚效应显著的高品质文化旅游特色街区,推进都市旅游发展。加强美丽公路旅游产品调研,打造郑少洛(郑州段)高速精品旅游线路。

(四)突出现实题材,文艺精品创作出新出彩。一是打造精品剧目。大型舞剧《精忠报国》被文旅部评为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和重点扶持剧目,现代豫剧《朝阳城》加工提升,扶持豫剧《锦娘》、曲剧《小小把城官》开展创作。二是激发创作热情。认真落实《郑州市支持戏曲传承发展实施方案》,新创剧目近20部,包括《宝莲灯》《中牟令》和《金秋》《老栗树》《春暖乱石坡》等3部扶贫题材剧目。三是艺术创作屡创佳绩。获得河南文华表演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和“组织工作奖”。曲剧《信仰》获得第33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歌曲《我的好兄弟》《妈,我回来啦》同时获得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 

(五)突出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步伐。加强文旅融合调研,探寻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水平,深圳文博会和东莞招商活动,现场签约10个项目,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8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9个。积极推进“只有河南”主题演艺公园、宋城·黄帝千古情、银基佳宝乐园、列子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目前,电影小镇一期项目正式对外营业;华强中华复兴之路项目建筑主体完工;海昌海洋公园项目完成设备安装。

(六)突出品牌打造,宣传推广渠道持续拓展。积极文化旅游推介活动,在亚洲文化展上举办“天地之中,功夫郑州”宣传推介会,开展了文化旅游产品现场展示等活动。借助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节事活动平台,做好服务保障和宣传推广工作,树立郑州人民热情好客的良好形象。加强与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合作,开办宣传文化旅游的节目、栏目,利用《郑州日报》《郑州晚报》等媒体平台集中对外发布节日出游信息。接待西安、南昌等20多个地市来郑推介,加强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内涵,主办郑州“黄河游”短视频创作活动,推出了郑州黄河沿线“寻根问世人文游、拥抱自然体验游、都市生态休闲游”三条沿黄文化旅游线路。

(七)突出层级评审,非遗保护传承成效明显。今年4月,颁布实施了《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正在积极推动《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立法工作,确保非遗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市二十四节气、高浮雕传拓技艺、黄河澄泥砚、嵩山内养功法、水晶雕刻技艺等5项省级非遗项目进入国家级项目评审环节。74人获得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44家展示传习馆参评,6家获得郑州市第一批示范展示馆称号,12家获得郑州市第一批示范传习所称号。

(八)突出中原特色,对外文化交流成效显著。受国家文旅部委派,组团赴非洲尼日利亚、加纳、布基纳法索、乍得等四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收到了超出预期的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效果,增进了中非两国人民的友谊。成功举办2019国际(郑州)马戏嘉年华,来自俄罗斯、阿根廷亚等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家们为广大市民群众奉献50多场异彩纷呈的马戏杂技表演。连续多年承担文旅部“欢乐春节”对外文化交流任务,郑州歌舞剧院担纲组团于春节期间赴荷兰、法属留尼汪等国家和地区执行“欢乐春节”文化交流演出任务,行程数万公里,演出27场。

(九)突出综合整治,文旅市场监管有力有序。组织开展景区及其周边综合环境整治提升、不排队行为治理、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赛事服务酒店内部环境整治等市中心工作任务。联合开展旅游包车源头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了旅游包车客运市场秩序。对文旅部确定的重点营业性演出加强监管,对电竞酒店、轰趴馆等文化市场新业态展开调研。全面推动旅行社电子旅游合同,积极推进旅游事项一网通办,着力推行旅游信息化服务和大数据监管,基本实现旅行社、导游主要办理事项“0跑腿”。全年对文化娱乐场所、网吧、旅行社、景区、星级酒店等场所执法检查万余人次,有力保障了文化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2019年实现接待旅游总人数为13059.47万人次,同比增长14.5%;实现旅游总收入1598.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郑州文化旅游系统在文旅融合的基础上快步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个,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产品同质化严重,优质文化旅游不足。近年来,郑州方特、禅宗少林、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给郑州文化旅游增添不少活力,但整体来看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仍然偏少,资源开发比较粗放,而且同质化严重,玻璃栈道、喊泉和网红桥等游乐项目遍地开花,千篇一律,缺乏有生命力的独特IP。

2.门票经济一枝独秀,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一日游”游客占郑州景区总量的80%以上,人均消费仅300多元,而且门票经济突出,直接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调研发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仍比较尴尬,景区“卖文创不如卖黄瓜”的现象普遍存在,消费升级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3.客源结构不平衡,系统营销有待突破。在旅游服务贸易领域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逆差。一是优质旅游产品供给较少,二是入境的便利程度较低。在三大旅游市场中,国内旅游市场人次已经过亿,但入境旅游发展长期低位徘徊,客源结构很不平衡。在系统营销上,少林功夫是中国旅游的一张名片,受到外国游客的普遍追捧,但如何实施整合营销仍是不小的挑战。

4.市场主体培育差,龙头引领严重不足。截至目前,郑州没有一家主板上市文化旅游企业,没有一家进入中国旅游集团20强和中国文化企业30强的文化旅游企业,没有一家超10亿规模以上的文化旅游企业,龙头引领带动严重不足。

5.科创文创水平低,新旧动能转换迟缓。对于郑州来说,大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处于“有说头没看头”“有看头没玩头”的尴尬局面。如果不充分利用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这些文化旅游资源将永远躺在地下或陈列在博物馆中,无法有效产生现实生产力和得到有效传承。

6.发展观念较陈旧,文化旅游基础薄弱。一方面是部分地区对文化旅游的重视仍然停留在口头上,致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错失良机;另一方面是部分地区的发展观念陈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未能牢固树立,景区与城市之间是割裂的,游客和居民之间是隔离的。

三、文旅产业发展趋势

1.整合进一步加剧,集中化程度提升。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正处于一个文化和旅游大融合的时代,接下来必将进入到一个并购和创业这样一个潮流,在这个过程中,规模较大的文化旅游产业会通过并购快速发展强大,传统的产业需要并购新的力量,所以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并购的机会有很多,创业的机会也有很多。

2.新技术广泛应用,智慧文旅升级换代。随着5G等新技术的逐步推广,势必带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升级和创新。这个方面不论是从信息化、大数据,还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VR和AR技术,都会给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机会。

3.文化产品虚拟化,引领消费新热点。跟实体产品的消费完全不同,文化产品的消费把消费者带入一种体验中,在体验中成为文化的直接参与者、创造者和消费者。

4. 观光型旅游弱化,休闲型旅游爆发。目前旅游市场体系的结构仍然比较单一,观光型旅游“一枝独秀”,无论是入境旅游、出境旅游还是国内旅游,观光型旅游都占主体地位。但随着我国中等收入家庭逐步扩大及需求变化,休闲度假游将迅速崛起,将逐步完成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过渡。休闲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将带热文旅目的地投资,尤其是度假综合体、主题公园、文旅小镇、田园综合体、特色民宿、景区升级改造等项目。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对于郑州文旅工作而言,大事多、要事多、中心任务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和文旅深度融合,紧紧围绕文化惠民,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推动文化广电和旅游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贡献。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局党组会议“第一议题”,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主要内容。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强化思想理论武装,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提质增效行动”要求,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的讲话精神、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统筹指导,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懂弄通做实。进一步巩固主题教育成果,落实主题教育整治整改任务,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加强文化和旅游各方面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分析研判制度,完善意识形态清单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意识形态联席会议,强化责任落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文化活动审核把关、文化和旅游产品内容监管水平,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意识形态管控。抓好文化旅游部门网络阵地、艺术院团创作生产、文化和旅游对外交流合作等意识形态领域责任制落实。

(三)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强化局党组和各级党组织抓党建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一岗双责”,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对基层党支部的分类指导和督促检查,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典型培育选树活动,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加强对局属单位党组织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的指导和检查。从严从实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和日常监督,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对统战对象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引领,全力服务文广旅事业发展。

(四)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倡树“五比五不比”工作导向,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案例警示教育,持续推动以案促改制度化常态化。强化制度规范,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继续强化对重大事项和重点环节的监督,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力度,深化标本兼治,持续打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政建设机制。

(五)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党组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统筹和引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任务。深化机关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加强党组对工青妇群团组织的领导,在传统节日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各类活动,丰富活跃机关文化生活。

二、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动文化旅游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

(一)全力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承担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大责任,把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纳入工作的首要日程。以“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为主题,深入研究黄河文化展示问题,以规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为先导,规划建设国家黄河非遗代表性项目传习体验中心等标志性文化项目,着力打造郑州百里黄河生态文化带,着力打造从汉霸二王城、西山古城、古荥阳城、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惠济桥、花园口抗日遗址到大河村遗址的沿黄河文化带。充分发挥郑州黄河文化旅游协作体的作用,围绕讲好黄河文化旅游故事,进行宣传推广。举办“黄河音乐节”,推出黄河题材文艺精品力作,围绕黄河文化组织编创新的舞剧项目,讲好“黄河故事”,塑造郑州“最美黄河”形象,叫响“黄河之都”城市名片。

(二)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文化供给模式,以市民文化需求为导向建设“郑州文旅云”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为百姓提供一站式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机场、火车站、高铁站和重点汽车客运站,加快构建全市多级游客集散咨询服务中心网络体系和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加快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继续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新建一批图书馆分馆、文化分馆。持续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郑州”,提升首批“郑品书舍”城市书房的管理运营服务质量。常态化开展“绿城春雨行动”、“寻找村宝”等系列文化旅游志愿服务活动。

 

(三)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步伐。突出规划引领,持续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依托新密、巩义、登封西部地区生态文化资源打造“嵩山民宿”精品民宿集聚群。支持巩义、登封、中牟、新密等具备条件的县市创建国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郑少洛高速公路谋划建设国内一流的旅游景观路和生态文化景观旅游带,以新密米村慢城、朱家庵、超化黄固寺、登封禅心居等旅游特色村为试点打造全省美丽乡村样板,探索一条具有郑州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四)大力繁荣艺术创作生产。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文化”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理解把握黄河文化蕴含的深厚精神内核,周密制定创作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精品力作;支持以黄河文化、郑州城市形象、时代精神等为主题的歌曲创作,举办“黄河音乐节”,围绕黄河文化组织编创新的舞剧项目,讲好“黄河故事”,塑造郑州“最美黄河”形象,打造“黄河之都”城市文化名片。继续抓好现实主义题材、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工作,拟创排豫剧《杜甫》,继续推进舞剧《精忠报国》、现代豫剧《朝阳城》、豫剧《锦娘》、曲剧《小小把城官》的加工提升工作。持续组织开展“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传统文化进校园”“舞台艺术送基层”“中原文化大舞台”“情暖新春”“周末剧场”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参与开展省、市“艺术名家推介工程”“青年艺术人才扶持计划”,支持文艺院团参加省内外文艺赛事。

(五)强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引导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壮大文化消费市场。加快推进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促进登封天地之中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高新区国家动漫基地、新郑黄帝故里园区、良库工舍众创空间等重点文化创意园区提升能级,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新高地。加快推进华强方特四期、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二期、建业足球小镇、列子小镇、华侨城文旅综合体、“星光里”文化演艺大剧院等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建设,争取“只有河南”、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宋城·黄帝千古情”、银基佳宝乐园、方顶驿文化旅游项目年内开业运营。加快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小剧场产业发展。继续办好第五届郑州国际马戏嘉年华活动,持续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六)全力做好文化旅游宣传推广工作。高质量办好2020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积极参与做好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嵩山论坛、金鸡百花电影节、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周、郑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大型活动。积极申办第六届中国诗歌节,引进举办国际性或国家级文化旅游活动,积极创办申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策划一批国际化论坛、展会等活动。配合黄河高质量发展整体规划,重点策划、宣传推广沿黄河文化旅游线路,面向市场推出“一日游”“多日游”等更为丰富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国际化旅游精品线路。谋划在央视重点栏目进行郑州城市形象广告宣传,拍摄郑州专题纪录片,全景式、多角度、立体化展示郑州城市形象。积极开拓国际旅游客源市场,与国家汉办合作,加强少林功夫国际化传播力度。

(七)持续加强文旅市场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文化广电和旅游市场管理,强化重点营业性演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艺术品经营、网络文化等的管理。全面推行旅行社电子旅游合同,实行大数据监管。推动旅游星级饭店、文化主题旅游饭店、精品旅游饭店、绿色饭店、旅游民宿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贯实施,根据文旅部、省文旅厅要求着力培育一批符合标准的旅游住宿业企业。

(八)不断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以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为目标,编制黄河流域(郑州段)非遗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加快非遗展示馆新馆建设,全面展示展览我市非遗保护成果。加大非遗代表性项目培育力度,全面做好省级第五批非遗项目申报和市级第七批非遗项目评审工作。推动非遗进景区、进学校,扩大非遗影响力。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融入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等,实现非遗保护水平整体性提高。

(九)确保广播电视播出规范有序。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维护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落实广播电视节目安全播出责任制,完善应急预案,确保重大活动、重要节日、重要时期的安全播出。加大对虚假违法广告和医疗广告的监管,及时发现和整治违规广告。加强对非法电台电视台、网络视听节目、非法地面卫星接收设施的治理工作。联合公安、市场监督、网信、无线电管理等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整治,规范行业秩序。

(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紧密衔接,精准施策,精准发力,聚焦文化扶贫、旅游扶贫、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帮扶乡村稳定脱贫。

三、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一)扎实推进政策法规和体制改革工作。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执法重心下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推动市属文化企业公司股份制改革,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推进《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立法工作。按照全市推进职能转变工作要求,完成全市文广旅系统“放管服”改革工作任务。

(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树牢群众至上、企业至上、尊重市场主体、尊重法律规则的强烈意识,对标先进城市,聚焦痛点、难点、堵点,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优化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市场环境,积极务实作为,推进“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十三五”期间各项文化和旅游规划总结评估工作,制定“十四五”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科学谋划我市文化和旅游规划及文化产业、旅游、艺术生产规划。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按照全市工作要求,开展好职务职级并行及干部职级晋升工作。组织好局系统教育培训。继续做“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宣传工作,为系统培育、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

    (五)做好智慧文旅平台建设工作。抓好郑州城市大脑智慧文旅平台建设,力保平台各功能模块年内正式上线运行。整合全市智慧旅游平台,做好与河南省智慧旅游平台数据对接工作,实现省、市、县(区)三级智慧文旅平台数据接口互联互通,数据库实时共享,扩充丰富现有智慧旅游平台内容与功能。

(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底线思维,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统筹平安建设、扫黑除恶、信访稳定工作。持续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生产信用建设。针对重大节日及两会、黄金周、旅游旺季等重点敏感时段,开展常态化联合检查,确保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文化活动安全。

(七)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财政资金使用和监管,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加强预算资金的统筹与管理,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探索专家咨询、第三方评估等机制,提高财务管理和保障水平。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