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网站logo
郑州市文化旅游惠民消费第四季暨郑州市首届“黄河杯”小剧场艺术节10月1日盛装启幕
都市小剧场:演绎“郑中心”的“文艺范儿”
来源:本站  时间:2020-09-28 10:22

郑州之秋,沃野绘丹青;黄河之滨,文化吐芬芳。

每逢假日,抑或华灯初上,镶嵌在省会郑州的一个个文化小剧场便热闹起来。走进“非遗有范儿”曲艺小剧场赏原汁原味的“非遗说唱”,或是到唐人街喷空剧场,看一出咱河南人的“喷空”喜剧;去大卫城剧场陪孩子看部精彩的儿童话剧,或者在喜乐铺子的相声专场中笑看人生……悄然兴起的小剧场,不仅为市民带来酣畅淋漓的文化体验,更成为郑州全域旅游和夜经济的热点,提升城市气质、点亮文化夜空。

“郑州城市中要大力发展小剧场!”10月1日,郑州市文化旅游惠民消费第四季暨郑州市首届“黄河杯”小剧场艺术节将拉开帷幕。届时,历时一个月的文化惠民活动,将有一大拨儿戏曲、话剧、相声、脱口秀、儿童剧等好节目轮番上演,一道道文化盛宴点缀市民的缤纷假日。小剧场以其独特的文化品位,正在赋予“郑中心”浓浓的“文艺范儿”。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河南省知名的经济专家和文化学者郑泰森表示,郑州发展小剧场是立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拉动文旅消费、提升城市品位、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首届“黄河杯”小剧场艺术节的举办,将有助于塑造中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省会形象,进一步彰显郑州“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的独特魅力。

现代文化生活的新时尚——从小众体验到贴近百姓生活

9月18日,作为202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献礼之作,郑州本土创作的脱口秀剧《最佳配角》爆笑上演,独特新颖的故事情节、诙谐幽默的舞台语言、深厚传统的本土文化,再次倾倒了观众……近年来,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省会小剧场紧紧追赶着流行文化的脚步,表达着都市的文化时尚。

小剧场,顾名思义是相对于传统大剧场而言的,其特点是表演空间小,一般设置几十至三五百个座席,演员与观众接近,实验先锋性较强。作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大众文化需求的文艺现象,小剧场已成为大剧场的互补演出形式。

作为郑州脱口秀俱乐部创始人、脱口秀剧《最佳配角》的导演、主演,蔡志鑫认为,小剧场多藏于街头巷尾,上演的话剧生活气息浓郁、大众化气质鲜明,能让观众在快乐放松的同时得到艺术享受和思想共鸣。更为难得的是,剧场观众与演员之间只有一步之遥,举手投足间都是面对面、心与心的互动交流。“这或许就是小剧场艺术的魅力所在吧。”蔡志鑫说。

据悉,小剧场戏剧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欧洲。1982年,导演林兆华首次将小剧场话剧《绝对信号》搬上了首都的戏剧舞台,成为中国小剧场话剧活动的开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小剧场”戏剧席卷话剧界,在京、沪地区的演出如火如荼。尤其是1995年北京人艺小剧场建成后,一批“小剧场”艺术工作者脱颖而出,城市小剧场以其环境独特性、行业先锋性和文艺独创性,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喜爱,并逐渐发展为城市独树一帜的文艺现象。

伴随着中国演出市场的逐渐活跃,“到小剧场去”也成为年轻人的文化生活新时尚。近年来,北京的“开心麻花”“德云社”“戏逍堂”等成为首都文化的新名片;杭州木马剧场、武林路小剧场是话剧迷们心中的“文艺地标”;成都8空间剧场、彩色熊猫剧场成为时尚的现场艺术体验空间;长沙的笑工厂讲的是方言相声,坡子街里的长沙民俗最接地气。

郑州的小剧场也将迎来春天。在一些新兴的商业综合体、居民集聚区、书店、文化产业园区,各具特色的小剧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郑东保利小剧场、金水区禧仔亲子剧场、管城回族区河南文化大厦小皇后大剧院、二七区大卫城剧场等相映成趣,《非遗有范儿》《喷空》《童话森林奇遇》《麦克疯不疯》《最佳配角》《二七风暴》等一大批戏剧、相声、脱口秀、儿童剧好戏连台。而这些小剧场的从业者,不乏有着中戏、上戏等专业戏剧院校背景的年轻导演、编剧、演员,他们创作的风格多样的小剧目,为郑州本土文化市场注入生机和活力。

如今,在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文化越来越成为郑州城市发展的软实力。百花齐放、群芳竞艳的都市小剧场,与郑州大剧院、河南艺术中心、郑州歌舞剧院、郑州艺术宫等大型剧场相得益彰,共同装扮着更加出彩的魅力郑州。

郑州城市文化的新窗口——从折射城市文化到塑造城市灵魂

“河南人最爱说‘得劲’,你心里要是不得劲,来河南看看豫剧、听听‘喷空’,保管得劲……”本周末,唐人街的喷空剧场座无虚席,汲取了相声的包袱、评书悬念、脱口秀节奏的本土方言“喷空”艺术,让台下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9月26日,走进小皇后大剧院,儿童剧《爱丽丝泡泡王国历险记》正在上映,沉浸其中的孩子们在真人玩偶“爱丽丝”的引领下,开始了一场奇妙的探险之旅。

9月24日,在郑州市金水区宏光百花里商业综合体,喜乐铺子相声专场正被许多90后、00后的年轻人追捧。

一个个小剧场、一场场好剧目,不仅能伴随着一座城市成长,还能见证城市的风雨与故事。通过小剧场话剧的艺术形式,观众可以触摸这座城市的艺术与文化,探寻城市真正的灵魂,并与城市产生共鸣。

目前,郑州市首届“黄河杯”小剧场艺术节开幕在即。我们仿佛看到,作为城市文化的窗口,小剧场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郑中心”“诗和远方”的向往。

小剧场,大舞台,演绎百姓多彩生活——走进小剧场,我们不难发现,一幕幕妙趣横生的话剧,一个个叫人笑抽筋的脱口秀剧,演的都是老百姓的酸甜苦辣,让人笑中带泪、感受着城市发展的脉搏。河南九鼎德盛旅游规划院院长张保盈表示,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需求日趋多元。百姓日常生活被搬上小剧场的演艺舞台,一进入剧场,大家就能感受到跟城市息息相关的气息,从而增强了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小剧场,大气场,折射城市文化内涵——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和超级IP。而在“郑中心”,蓬勃发展的小剧场则代表着新一线城市的“文艺范儿”。前不久,《在郑州遇见百花》宣传片刷爆网络,连通南北东西的立体交通网,商贾繁华的郑东新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精神饱满的出彩河南人,无不展现着中原厚积薄发的加速度。新时代的郑州需要更多的表达,郑州市首届“黄河杯”小剧场艺术节的举办及一批有筋骨、有内涵的都市剧缤纷绽放,不啻打开了一扇感知郑州的窗户。

小剧场,大市场,拉动文化旅游消费——夜幕降临,小剧场门前熙熙攘攘的人流明示着城市文化市场的红火。喜乐铺子的“粉丝们”看完相声,也不忘在沿街的店铺吃个烤串、买个饰品再回家。“喷空”小剧场刷屏了朋友圈,人们争相“打卡”的建业大食堂除了“文艺范儿”,更少不了“烟火气儿”,各家小吃店面生意红火,戏曲大舞台下的餐桌又在等着翻台……新兴的小剧场不仅是对文旅传统业态的补充,而且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文化旅游市场的繁荣。

要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各式各样的都市小剧场,将成为别具特色的文艺打卡地,融入市民生活,为城市增添魅力。

传承黄河文化的新IP——从触摸古都文脉到品味时尚气息

推进小剧场发展和建设,郑州已经是快马加鞭。

从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今年内,郑州将依托现有资源条件,力争打造10家各具特色、功能完备的精品小剧场,欢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小剧场的建设和发展。

朝气满满的郑州小剧场市场,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按照“郑州城市中要大力发展小剧场”的总体要求,依托厚重的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郑州市计划整合豫剧、武术、禅宗等独特文化资源优势,融合现代艺术的文化特色,打造史诗级非遗类精品表演内容,拟建设和发展以“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丰富市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培养积极健康文化习惯、促进文化消费”为核心竞争力的“品质、开放、创新”精品小剧场。

当下,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本土小剧场该如何加快推进,中原文化的IP如何擦得更亮,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黄河文化中汲取奔腾力量。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得主、喷空创始人陈红旭说,“放眼中原大地,每一处精彩都浸润着黄河文化的滋养。我们坚持于黄河文化中萃取精华,用河南方言讲好新时代的‘郑州黄河故事’,把‘喷空’小剧场打造成中原文化新名片。”异彩魔方戏剧产创工坊创始人王艺瑾也表示,“是黄河给了我创作的源泉。从2012年开始,我们团队创作出《我心爱的》《π先生的咖啡馆》等一大批积极向上的优秀剧目,讲述着黄河岸边动人的故事,也培养出一大批小剧场爱好者。”

在传承创新中厚植群众土壤。小剧场在省会的蓬勃发展,造就了一批好演员、好编剧、好观众、好剧场。郑州市首届“黄河杯”小剧场艺术节将是全民共享的盛宴,正如一座城市文化温度的集中释放,百姓大众将成为文化的主角。比如,话剧《二七风暴》的创作者们演生活、演时代、演老百姓的酸甜苦辣,打造出反映城市变迁的好剧。“非遗有范儿”深耕传统文化,以更加时尚新颖的形式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郑大文创文化艺术研究院旗下的“名堂剧社”立志打造本土剧场文化,《麦克疯不疯》《亲切的凶手》等一系列原创话剧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演出上百场,粉丝积累超过5万人。

于激流奋进中唱响时代颂歌。文艺要描绘时代的精神图谱,小剧场更要以优秀的作品反映时代巨变。下个月,二七区倾力打造的“郑好看”剧场将掀开面纱,一系列的“综艺串烧”正在紧张地排练。近半年,传统豫剧点亮郑州夜色,喷空剧场、大卫城小剧场夜场演出日日爆满,良库工舍、华夏非遗馆成为文艺青年“打卡地”,经典影片配音大赛、电影之声歌手大赛、电影主题服饰秀等把郑州市群众文化艺术节装扮得异彩纷呈。

郑州的生活既需要烟火气的弥漫,让人们在卸下白天的疲惫之后可以找到一个开怀快意之处;更需要一个文化小剧场,使饱受喧嚣的我们有一个寻找精神慰藉的去处。郑州市首届“黄河杯”小剧场艺术节将是文化惠民的有力尝试。

小剧场剧目创作、演出,必须有思想的先锋、艺术的实验、观念的突破和实践的探索。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郑州市将积极发挥市、区两级政府对小剧场演艺工作的引导作用,按照公助民办、规范管理、市场运营和引入奖励机制的原则,梯队培育和扶持精品小剧场。同时,在精品剧目的引导下,倡导专业院团、高校、社会团体等创作本土化气息浓郁的剧目,鼓励小剧场运营单位引进优秀的歌舞表演、相声小品、特色舞台剧等,通过不断丰富业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在业界专家看来,郑州小剧场的魅力不仅在于视听享受,更在于透过中原文化的窗口,触摸古都的文脉,品味城市的文艺气质。

到剧场去看戏,就像到电影院看电影一样,正逐渐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费时尚。小剧场正为郑州“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建设增添更多光彩,也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更加文艺、更有魅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