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网站logo
【节气 · 雨水】一犁足春雨,一丝摇晴风。
来源:本站  时间:2021-02-18 17:07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物生长等自然现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为每等份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并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淮南子》一书中,出现了和现代完全一样“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 雨 水 ——




七九八九雨水节,又是一年初湿衣。转眼间,雨水节气一脸朦胧地款款走来了。

何谓雨水?古人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有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就是说,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南迁的大雁起程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升而开始抽出嫩芽。这个时候的寒冷已经是冻人不冻地了,大地从此缓缓回春,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历代文人墨客眼里,雨水是个多情的节气,他们抒写雨水的诗词赋章数不胜数。杜甫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韩愈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白玉蟾咏“正月梅花尽,一溪春雨香。燕方寻故地,蜂已葺华房。”陆游歌“腊雪瑞我麦,春雨嘉我谷。老农无他求,一饱万事足。”叶菌唱“一犁足春雨,一丝摇晴风。乐此至乐地,其惟蓑笠翁。”

历代农民素来讲究风调雨顺,他们最深知好雨的宝贵,因而非常看重雨水节气,对它充满美好期待:“雨水有雨庄稼好,大麦小麦粒粒饱。”“一场春雨一瓢油,麦秋大秋全丰收。”因为“春雨贵如油”,雨水节气里下雨,就预示着能长出一地好庄稼,会有一个好收成。农民根据雨水节气前后几天是否降雨雪预测后期天气:“雨水有雨百阴”,根据气温高低预测后期冷暖:“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等等。这些农谚,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农耕社会,是农民认识自然的一种总结。  

雨水催生自然界里的万物生长,也伴生人类文化繁荣。自给自足的中华民族,天性喜好和平,崇尚与自然为伍,享天地同参之趣。在此基础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歌颂田园风土人情的诗歌。而这种美学思想同样也影响到了中国绘画。中国绘画中的山水画更是成为了中国画里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田园风俗画则是中国山水画里的一个特定画种。田园风俗画多以表现中国农耕生活情境,以此寄托画家对理想净土里的生活向往之情。

牛,是中国农耕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代表。所以,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牛”是一种独特的符号。除原始社会时期壁画中的野牛形象外,自秦汉魏晋以降,在敦煌石窟及贵族墓室壁画中,牧牛形象便屡见不鲜。至唐代,开始出现如韩滉、戴嵩、戴峄等画牛名家,且有名作传世。韩滉《五牛图》绘有五头神态各异、憨厚质朴的耕牛;传为戴嵩所作《斗牛图》则绘有两头体型健壮的水牛,丰腴壮美。从此类传世作品中均可看出创作者对“牛”这一形象的独特情感,以及对这一题材投诸的浪漫情怀。



唐 韩滉(公元723年-787年) 《五牛图》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唐 戴嵩 《斗牛图》 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中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是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一个相互交融之文化系统。在农耕文化的土壤上,中国绘画的发展始终没有脱离这片文化土壤。



萧晨《杨柳暮归图



作者简介

萧晨,字中素,号灵曦,江苏扬州人。清初画家,李寅弟子,善画山水、人物,画雪景最为有名。虽以卖画为生,但时以诗人自居。

作品简介

《杨柳暮归图》立轴,绢本设色,67×44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绘的是江南新春傍晚的景色。几棵杨柳垂条,掩映着溪桥田野,远处山峦淹没在层层烟霭之中,显得分外俊秀。这里新柳摇春,河边茅舍炊烟袅袅,暮归的牧童正不紧不慢地走在板桥之上。此图设色清雅,多用烘染,山水树木画法比较精细,特别是为突出意境,更多地吸收了江南的写实笔法。人物形象的描绘,用笔简练,衣纹清劲,流畅宛折,寥寥几笔就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态。


萧晨《杨柳暮归图》(局部)▼ 



左上角题“结庐次江干,江田多树秫。秋耒读楚骚,痛饮无虚日。罔奉恒石先生大教并题博正兰陵浚学萧晨。”钤“萧晨”印。



右上角题“春雨如膏流晚天,长堤老柳摇空烟。椶(zōng)蓑箬笠且归去,晴日仍欹牛背眠。晋安郑任钥。”钤“任钥之印”、“鱼门”印。



左下角题“山居何所祝,手额是丰年。谁洒清明雨,都成杨柳烟。荷蓑归陇上,驱犊立桥边。好待春膏足,闲游负郭田。武兴陈鹤龄。 ”钤“陈鹤龄印”。



图绘杨柳数棵,一老农披蓑衣与牛行于田间小桥上。

萧晨善画山水、人物,在这幅山水画卷中,人和牛,虽然画得很小,但服饰、姿态、神情,笔笔传神。
 



画人:蓑衣、箬笠、鱼篓、竹竿、裤子的褶皱、脚上的鞋子,略略前倾的姿态。



画牛:牛蹄、牛角、迷糊的牛眼、随意甩动的牛尾巴,还有牛背上搭拉的牵牛绳。


这一人一牛懒散的姿态,勾勒出一幅恬静的回家图。一派田园淳朴迷人的风光呈现在我们面前,让人不由地想要置身其境。


春雨,有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润,有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的灵动,也有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蓬勃。在春意萌发的“雨水”时节,郑州美术馆借“耕牛”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反应农耕经济的盛世图景和诗情画意,寄托着新一年丰收吉祥的美好愿望!





文章来源:

【1】本文摘录自《萧晨<杨柳暮归图>:一人一牛,诗和远方都有》

【2】大众日报《节气文化|雨水“三候”指什么?关于雨水的诗句、农谚有哪些?》

图文编辑:王辰熙  孙艳秋

版面编辑:华一帆

责任编辑:公共文教部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