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网站logo
“闹元宵”——郑州文化馆文化志愿者元宵佳节走基层
来源:本站  时间:2025-02-19 14:50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在2024年元宵佳节来临之际,郑州文化馆“听爷爷讲故事”传统文化志愿服务队走进郑州人民医院,参加医患同乐元宵节主题活动,和大家一起欢度元宵佳节。

活动现场,众多优秀传统民俗技艺绝活轮番展示,让人耳目一新。年画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新年时张贴年画,祝福新年吉祥喜庆,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郭振强老师的木板年画以活灵活现的12生肖吸引了众多小朋友的参与,门神神荼和郁垒更是让现场的大朋友们赞叹不已,称赞叫绝。

剪纸技艺的杨征老师,不仅介绍了剪纸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更是现场展示剪纸过程。大家一边讨论一边剪纸,忙得不亦乐乎。在剪纸过程中,遇到难题还会交流互助,分享各自的经验。在王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一幅幅作品就在大朋友小朋友的巧手下诞生了,为即将到来的元宵节增添一抹喜庆的“中国红”。

“垂直放下,缓慢摇动,使漆自然沾染到扇面,再快速提起!”“哇噻!成功了,这个图案太美了!”如开盲盒一般的体验让围观群众发出阵阵惊叹声。待到扇面风干,一把独一无二的漆扇便制作完成了。在活动现场,漆扇的制作过程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人驻足。以水为引、以漆作画,一把平平无奇的扇子,传递着神秘的东方色彩。

漆扇,严格来说,漆扇本身并不是非遗,传承下来的大漆制作技艺才是非遗。网红漆扇也只是非遗漆艺里的小小一员,但经过巧妙的演绎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看似微不足道的“边角料”就足够让普通人为之惊艳,感受一次“半是匠心独运,半是自然天成”无法预计的快乐。

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灯笼是节日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寓意着光明和希望。“非遗手工灯笼DIY活动”,吸引了现场众多人们的积极参与,共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随着非遗老师分发出制作灯笼的材料,现场的人们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制作。他们或独自专注,或三两成群,互相交流着制作技巧,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孩子们也在家长的协助下,小心翼翼地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小灯笼,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哇,这个好厉害”、“这个飞起来就像真的小鸟在飞一样”、“老师,我们等会儿可以学做这个吗”.....小朋友们看完现场展示的风筝作品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接下来非遗老师讲解了关于风筝的由来和风筝的制作方法,小朋友们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拿起水彩笔绘制上喜欢的色彩,展现了眼中多彩的世界,描绘了不一样的春天。

小小的年画、剪纸、漆扇、灯笼,风筝作品,传递的是一份节日的问候、一份新春的祝福、一份生活的创意。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促进了民间习俗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下一步,郑州文化馆文化志愿者团队将继续为广大市民带来更多有特色的文化活动体验,打造幸福和谐宜居的城市文化生活。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