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网站logo
弘扬黄河文化!“三座城 三百里 三千年”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举办
来源:本站  时间:2021-12-03 14:27

12月2日上午,由郑州市社科联主办,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旅游研究院和郑州市文旅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三座城 三百里 三千年”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举办。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人才中心主任闫君健、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何宏波、河南省土地学会理事长、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秦明周教授、河南省地理学会秘书长、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张鹏岩教授、腾讯河南营销中心副总裁、腾讯河南文旅总经理魏国剑、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副院长杜学霞、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王伟博士后以及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院长文广轩、副院长徐永清及各二级学院院长等30余人参加会议。

围绕学校办学和“郑州市文旅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运转情况,文广轩首先向各位专家做了简要汇报。

“见黄河,知中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来自省内的7位专家学者分别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为讲好黄河文化故事,推动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言献计。

何宏波以《凝聚共识,高站位高起点打造郑汴洛国际旅游目的地》为题分别从“三座城 三百里 三千年”的时代背景、品牌打造、意义、优势、对策以及未来前景等方面作了报告。他认为,郑汴洛沿黄文旅带的发展优势不在山水生态,而在于互动的历史;不在于空间上的优势,而在于不断代、连续的时间轴。

杜学霞以《河南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中文化旅游高地的打造》为题主要从郑州的建设角度提出文化旅游建设体会。通过与西安等的数据对比,发现郑州市发展黄河文化旅游的优势在于中原文化依然是核心,提出了“在目前疫情影响打造现国际旅游带”仍需努力,最后针对三座城之间的机制体制融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秦明周主要从生态保护、生态安全的角度作了关于《黄河下游生态系统的特性与乡村振兴策略研究》的报告。通过展示黄河下游的生态特性,初步识别了黄河流域沿线上、中、下游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实地的乡村调研,分析了黄河下游滩区的乡村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发展情况,最终落脚到“一轴、两区、五级”的黄河流域发展格局。

张鹏岩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及主要驱动力》为题作了相关汇报。他提出黄河流域的所有发展都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展示了课题组目前所做的中国古都分布与流域、地形、气候、降水、海拔等的关系特征,提出黄河沿线上游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中游是“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下游是“人对环境的影响”,得到了在场专家的一致认可。

魏国剑以《河南省黄河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行业现状与未来》为题作了汇报。他提出目前省内城市对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切入点、支撑点、落脚点依然没有一个很好的突破,泛泛而谈无法落到实地。各地区必须真正以此为基,打造像“唐宫夜宴”这样的文创爆品,才能进一步引领文旅发展。

王伟依托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项目,从国内外研究的知识图谱、体系等方面作了关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进展与展望》的汇报,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和重要领域进行了分享与交流。

河南旅游研究院院长王少华作了《从文化资源到产业品牌(CRPB):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型建构及路径创新》汇报。他首先以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依据,梳理了目前黄河文化旅游的现实困境以及景区开发模式,认为黄河文化缺乏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其次基于文化记忆、空间生产等经典理论介绍了“CRPB模型”,并对其要素和概念作出相关解释。最后提出了实施文旅融合“文旅+教育”、“文旅+演绎”、“文旅+遗址”等九大发展路径。

闫君健在汇报总结中提出,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围绕郑汴洛共建黄河文化旅游带、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河南文化旅游发展等内容畅所欲言,打造郑汴洛黄河文化旅游带,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引导监管,离不开相关行业的投入与经营,离不开在座这样的学者专家的建言献策。期望在座的各位能在郑州市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建设、河南省文旅强省建设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方面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发挥更多的助力。

此次研讨会作为郑州市社科联“郑州市2021年度社科学术年会分会场”,依托河南旅游研究院,借力于郑州市社科联的大力支持和宣传关注,共同探讨“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发展。举行此次研讨会,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育新机开新局的有益探索,充分发挥了高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文旅强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了新思考。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