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网站logo
新郑:文化在乡遍地红
来源:河南文化网  时间:2016-08-30 00:00

近日,中国红枣之乡、河南新郑孟庄镇第七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在镇区枣福广场激情上演。来自该镇23个行政村的77支广场舞队,数千名农民演员,伴随或悠扬或激越的旋律翩然起舞,一展新社区、新居民、新生活风采。

“镇里年年举行文艺比赛,就数今年规模大,参与人多、表演的精彩,不出村就能看到精彩的文艺节目。”鸡王村村民王宏伟连声赞叹。

丰富精彩、热闹欢快的孟庄镇群众文化艺术节,只是新郑市实施“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变“送文化下乡”为“种文化在乡”的一个鲜活例证。近年来,新郑群众文化之所以持续升温,与该市抓完善设施、组建队伍、强化培训,开展活动、普及提高、打造品牌密不可分。

延伸基层普惠百姓文化真正“种”在乡

以前若是不逢集、不逢节,能有个民俗表演之类在农村可是件稀罕事,但眼下在新郑却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从2013年起,新郑市以农村基层为重点,大力实施“百千万”(百支队伍、千名骨干、万家欢乐)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完善设施、组建队伍、三级培训、志愿服务、开展活动等,真正把文化种进群众心田。

新郑市把“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列入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每年财政投资500万元,用于购买设备器材、开展各种培训,组织比赛奖励,为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名文化管理员,每月人补300元。启动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其中,2016年投资1600万元完善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0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6个村史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跻身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行列,梨河镇综合文化站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文化惠民服务农民先进集体。

文化“种”在乡,重在引导群众参与文化,使群众自觉自愿变旁观者为参与者。新郑市每年举办200多期市、乡、村三级培训,为农村、农民组建了一支永远不走的文艺队。几年来,全市组建文艺队伍1050支,选拔招聘和培训文化志愿者、爱好者、参与者近10万人,开展百场演出下基层、文化惠民活动演出、舞台艺术进乡村进社区、公益电影送基层等累计22838场。

如今在新郑,城乡社区处处有活动场所,人人是文化活动主演,个个享文化快乐。

强化培训繁荣创新擦亮新郑“文化品牌”

实施“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新郑有“两手”: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

抓培训,提升农民艺术技能;抓活动,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水平;抓比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重金吸引优秀艺术人才,结合新郑古今文化特点,创作并精心打造《生日悲喜》、《轩辕大帝》、《真假牡丹》、《焦裕禄》等剧目,演出后备受群众欢迎。2016年,新创编了以《溱洧踏歌》、《欢迎回家》两首歌曲为题材的广场舞,经过两期市级培训后,300多名学员正在全市城乡普遍推广;挖掘、整理和创编的新郑版《轩辕盛世锣鼓》,也即将面世。

文化创新,带来新郑群众文化精彩纷呈、亮点频出。几年来,三届全民歌手大赛叫响郑州,2015年“百千万”文化惠民大联欢入选郑州市“五个一工程”奖;郑州市举行的各项文艺比赛中,新郑选送的节目屡获大奖,并在省级比赛中夺金摘银。今年7月底,郑州市第三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在新郑拉开帷幕,新郑“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又掀起了新一轮高潮,各乡镇分别举办了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节。

以文化人倡树新风“文化新郑”释放正能量

新郑市通过实施“百千万”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人,正在演绎着一出精彩的“变奏曲”。健康时尚的广场舞,欢腾跳跃的盘鼓舞成了新郑人的最爱;街头巷尾的戏曲演唱给人们带来爽朗的笑声;书画、剪纸和各种实用技术培训,让新郑老百姓怀揣梦想创业创造。拒绝黄赌毒、告别吵闹斗,文明礼貌、孝老爱亲,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新郑展现出一个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建设现代田园临空经济强市的生动图景。

“守住历史文化的根,强健公共文化的骨,把好创意文化的脉,铸造城市文化的魂,着力打造文化新郑。”新郑市委书记刘建武说,文化新郑就是要向基层村组社区和家庭延伸,大幅提高全民科学文明素养,为打造实力新郑、宜居新郑、活力新郑、幸福新郑、美丽新郑、平安新郑,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注入强大的文化力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