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网站logo
推介 | 青春万岁:新时代与新青年(1950-1965)
来源:本站  时间:2020-11-17 09:59



引言


郑州美术馆新馆开馆系列展览之“青春万岁:新中国美术的青年时代——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精品展”集中呈现了新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各个阶段的丰硕成果,亦向观者展示出中央美院在造就“艺术家”方面深厚的艺术人文传统。在这里,央美在校学生及任课教师青年时代的创作、历届本科及硕士研究生的优秀作品一览无余,其中迸发而出的青春活力,充满历史情怀的真诚描绘,深深吸引观众驻足,在心底颂扬那永恒的青春主题。


为此,郑州美术馆围绕“青春万岁”的展览作品,沿着历史发展脉络,分版块依次推出主题性专项学术研究文章,跟随学者的思考,探索这些创作背后的故事。本次研究专题文章节选自艾中信先生于1989年发表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的中国油画》,深刻解读上世纪中后期中国油画发展的真实面貌,窥探当时艺术作品所承载的时代涵义,启发当下艺术家们对于油画创作的新思考。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的中国油画


摘自 | 艾中信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 这个时期的我国油画, 成绩不小, 挫折也不少, 发展并不顺利。怎样正确评价其得失, 自然要从当时所实施的文艺方针、政策以及执行情况, 包括画家们各自的艺术实践来分析考察, 但也有必要回顾一下“五四”以来油画进程的基本特征和它所经受的波折, 把四、五十年内的中国油画现象摆在历史背景前面, 作事物在运动中的辩证探究, 以便于比较清楚地看出事情的是非曲直。


油画作为一种从欧洲引进的西方美术学科, 确切地说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韧的, 到三十年代初具雏形, 油画教学也在此时初具体系。那时先后赴西洋、东洋学习油画的人很不少, 其中多数人同时研究美术教育。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学术思想, 影响了这些留学生对各种画派、学派分别有所探索, 有的还研习几种学科和不同的画法, 无论写实派或新派( 当时对印象派之后的各种现代派别的统称) 都产生了一些可观的作品,内容、形式比较宽广, 学派之间曾展开热烈争论, 学术空气一度相当活跃。二、三十年代也举办过一些公开的油画展览, 但是能欣赏它的人只是小部分知识分子, 在社会上并没有广泛的影响, 还不能说已经在中国的土壤中扎下了根。



《地下工作者》 侯一民 布面油彩 201x176cm 1957年

此为作者27岁时中央美术学院“马训班”结业创作留校作品



《起家》 詹建俊 布面油彩 210x176cm 1957年

此为作者26岁时中央美术学院“马训班”结业创作留校作品



文艺的命脉总是不同程度地维系于历史时代的,战争年代更是如此。也有极少数品类相对独立的情况,但大都难免受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所以, 离开了人民、民族、国家的利益, 离开了人们的生活和所处的历史阶段, 我们就无法正确估量一个时代的文艺价值。当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生死攸关的时刻, 文艺的革命性品质是绝对神圣的, 反映广大革命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是文艺的当然使命。中国的许多美术家尤其是崇尚现实主义的油画家(特别是版画家) , 在经历了漫长的战争岁月以后, 便形成了十分重视文艺社会功能, 特别强调宣传教育作用这个观念。随着革命的胜利和政治热情的高涨, 这个观念更加普遍地深入人心。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政府实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方针, 在五十年代初以普及为主要目标, 在普及的基础上逐步求得提高, 美术各门类都是如此, 美术教育也不例外。实际上, 油画在五十年代所受到的重视超过了中国画, 这是因为中国油画家中的大部分, 历来主张现实主义或靠近现实主义( 虽然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并不一致)。而当时的美术领导者认为油画这种绘画工具所形成的写实技巧( 包括素描基本功),优于其它画种, 对描绘现实生活有较强的表现力。许多人认为油画的这个特性, 是大众所能理解而乐于接受的, 因此是有利于普及的。



《远方来信》 汪城义 布面油彩 144x228cm 1957年

此为作者26岁时中央美术学院“马训班”结业创作留校作品



早在1953年, 为适应形势的发展, 就提出了提高油画水平的问题, 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中央美术学院及其华东分院( 后成立为浙江美术学院) 在正规化声中废除了一揽子的绘画系, 建立了油画系、国画系和版画系, 培养目标也从培养普通的美术工作者, 明确改为造就美术专才, 但还没提到培养美术家。为了打好油画基础, 在五十年代初就开始派留学生和进修生赴苏联学习, 先后多批、总人数超过了三十年代去欧美、日本的留学者。1954年, 又聘请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教授到中央美术学院开设油画训练班。在当时的情况下, 这些措施无疑都是上策, 因为政治上的一边倒, 且和许多西方油画先进国家还未建立邦交, 即使有其它理想的选择, 也是不能实现的。苏联的油画有优秀的传统, 现实主义的道路也符合中国国情。契斯恰柯夫教学法较有科学系统性, 能有效地培训油画基础。缺点是路子不宽, 造成油画面貌的单一。然而,油画训练班的成绩是显著的, 学员的结业创作中涌现了许多好作品, 并且培训工作还影响了五十年代中后期的整个中国油画水平, 包括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生的水平。学习苏联油画的成效, 到六十年代初更加明显。它的影响通过文化宫、文化馆以及其他方面的辅导, 扩大到了社会上的油画爱好者中间, 使得油画水平在全国大、中城市普遍提高起来。应当看到, 在为数很多的油画爱好者中, 有不少人是油画专业的后继人才。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 前辈带动后辈, 水涨船高, 普及提高, 从基层推动着中国油画的发展。



《收获歌》袁运生 布面油彩 110x209cm 1959年
此为作者22岁在中央美术学院本科三年级创作课时的留校作品



五十年代中、后期的油画作品, 可列举油画训练班的结业创作如詹建俊的《起家》、秦征的《家》、何孔德的《出击之前》、王德威的《英雄的姐妹》、冯法祀的《刘胡兰》、王流秋的《转移》等( 以上都于1957年完成)。韦启美的《模范饲养员》是一幅歌颂社会主义劳动的新风俗画。高潮的《走合作化道路》( 1959) 则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农村变革。五十年代后期新创作的革命历史画则有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1959)、侯一民的《刘少奇和安源矿工》(1960)、蔡亮的《延安火炬》(1960)等。上述作品的油画技术都有长足进步, 艺术水平明显提高, 面貌各异, 虽然个人的风格还不是很鲜明。



《钢铁高炉》 妥木斯 布面油彩 276x176cm 1963年

此为作者31岁时中央美术学院“油研班”结业创作留校作品



《英特那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闻立鹏 布面油彩 243x199cm 1963年
此为作者32岁时中央美术学院“油研班”结业创作留校作品



在执行“ 八字方针”时期, 由罗工柳主持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 对进一步提高中青年油画骨干做出了成绩。原计划继续聘请苏联专家培训的这个班,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而改变方针。“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这个班的实践证明, 通过自力更生推进中国油画进程是有利的。在研究班的结业创作中, 可以列举这样一些作品, 如杜键的《在激流中前进》、闻立鹏的《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胜利》、钟涵的《延河边上》、柳青的《三千里江山》等。不少作品具有自己的风貌,有的作品初步体现出油画造型的现代感, 如《在激流中前进》的黄河水流,气势逼人, 力度感强, 这种遵循写实原则而不囿于一般真实感的造型手法得到了观众的理解和欣赏。
研究班中的学员,多数是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师,这样的培训,为此后的油画教学提高了师资的素质。此时,由罗马尼亚博巴教授指导的浙江美术学院油画训练班,也进行着同样的培训任务。在造型上强调结构, 在色彩上强调坚实性,他以不同于马克西莫夫的油画教学和创作路子, 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油画朝着多样化和现代化性发展。



《晨》 李秀实 布面油彩 101x30cm 1961年

此为作者28岁时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创作留校作品



这个时期,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借鉴欧洲的美术教学体制, 加以适当的改革, 开始实行工作室制,由吴作人、罗工柳、董希文三位教授分别主持的三个工作室, 任务是共同的, 但在教学思想上和教学方法上, 各有自己的特点( 学生按志愿选择工作室, 由主导教师审核批准)。这样就克服了过去刻板划一、强求统一的缺点, 能较好地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充分求得艺术教学中的相互默契。工作室各立门庭、殊途同归的优越性, 是体现“双百”方针精神的, 如能持久地办下去, 对建立油画学派也是有利的。

强调美术的认识、教育功能是正确的, 但对于三种功能的不可分割性和审美功能自身的价值, 都要有正确、充分的估计。排斥或降低审美作用的重要意义不是科学的态度。注重艺术社会学是正确的, 但是, 不研究审美心理、艺术形式等美学问题, 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审美的功能。在广泛的意义上说, 审美功能是一种心理效应,是一种心灵的感染和性情的陶冶, 这就是美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长期讳言美育( 直到八十年代,才明确肯定), 好像一提美育, 便削弱了德育, 这种偏见也是很不科学的。战争时期所熟悉的老经验和形成的老观念, 有时难免成为认识新事物的障碍。不虚心认真地加强各方面的文化素养, 势必造成思想的狭隘,以至于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义也难于理解。战争时期发号施令式的工作方法, 造成作风上的独断;严重的统一思想, 妨碍了发扬学术民主, 使得中国美术(包括油画)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时期内, 不能更有效地发展壮大。这情况经过八十年代初期召开第四次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以后, 才有了根本的转机, 中国油画从此进入了一个历史新时期。




青春万岁:新中国美术的青年时代——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精品展


— 展览地点 —

郑州美术馆新馆 第一展厅

— 展览开幕 —

2020.10.25

— 主办单位 —

中央美术学院

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承办单位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

— 支持单位 —

中鸿创艺(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文章节选自艾中信,《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的中国油画》,原文发表于《美术》,1989年11期。

本文引自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编著,《青春万岁:新中国美术的青年时代——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品专题集》,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第96页。

图文编辑:公共文教部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